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端稳城里的“碗”乡下的“锅”留着

发表于2014-10-22
标签:确权 户籍 住房 土地 公租房 

   

 

   四川眉山市土地乡花桥村村民何永华家里有8亩多土地,由于长期在外务工,这些土地早已租给别人种。今年眉山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,何永华专门回了趟家,核实地块、面积,签上字,摁上手印。

四川省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3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整体推进试点省之一。目前,四川正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不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。

在何永华看来,这就是让农民在稳端城里“碗”的同时,还能放心地留着乡下的“锅”。“一直在城里打工,以后家里的地是谁的,就怕时间长了说不清楚。现在确权登记了,在城里也就安心了。”何永华说。

农民变市民,不是户口簿上简单的登记变更,还涉及农村产权,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就业、社保、医疗、教育、住房保障等一系列制度藩篱,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改革。在内江市杨家镇王家庵村,周立新去年第一次以“农民身份”办理了过去“城里人”才能参加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。以前由于户籍限制,周立新只能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,待遇标准相对较低。

四川是人口大省、农民工大省,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尤重。四川户籍人口有9130多万,其中农业人口6500万,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超过2450万。去年四川城镇化率为44.9%,滞后全国近9个百分点。今后几年,四川年均城镇化率需提高1.6个百分点以上,年均要向城镇转移超过100万农民。

省会成都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,早在2003年,就以“条件准入”代替“入城指标”;2004年,取消“农业户口”和“非农业户口”性质划分,统一登记为“居民户口”;2006年,本市农民租住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屋可入户;2008年以来,本市农民租住私人住房可入户……

 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,是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障碍,使“人”这个核心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。目前,除成都这个特大中心城市和民族地区外,四川全面放开了大中小城市、小城镇落户限制条件,最大限度吸引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。

立足新型城镇化需要,四川加强政策衔接,让农民“放心、放胆、放手”进城。“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居住问题,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个关键问题。”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说,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,相应的住房需求明显增加;去年以来,四川在全省实施“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”,将不低于30%的公租房定向提供给农民工。

去年11月,何彝堂夫妇俩在电视上看到为农民工提供公租房的消息,抱着“试一试”的想法报了名。“没想到真的摇到了号。”何彝堂高兴地说,他们一家如今住在公租房里,租金只有“市场价”的一半。

随着改革的深化,四川还将继续鼓励农民自愿带着财产权利,按照有序、可控、梯次推进的要求,进城转变为市民。特别是围绕人的城镇化,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在住房保障、就业社保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,推动城镇常住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同等权利。

上一页|1|
/1页